王義偉/文 最近一段時間,英國、韓國、歐盟的領導人接連就臺灣問題發聲,頗不尋常。
先是4月18日,英國衛報刊登了對該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的專訪??巳R弗利表示,臺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并強調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避免臺海爆發沖突符合全球所有人的利益。
接著是4月19日,韓國總統尹錫悅接受路透社的采訪。在采訪中,尹錫悅稱臺灣問題是全球性問題,韓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堅決反對依靠武力改變現狀。
然后就是4月22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法國《星期天報》(Journal Du Dimanche)上發表文章,建議歐洲海軍巡航臺海。他稱,臺灣“在經濟、商業和技術上都與我們有關”“我呼吁歐洲海軍在臺灣海峽巡邏,以展示歐洲對這一絕對關鍵地區航行自由的承諾。”
以上言論可以歸納為西方國家涉臺問題的三段論:臺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而是國際問題,臺灣問題必須和平解決,如果臺灣問題出現了非和平解決的情況西方國家必定會干預。
與上述三段論相對應的,是中國政府多年來維持不變的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兩個三段論及其背后的相關內容,有關聯之處,更多的是針鋒相對。
關聯之處是一個中國。在官方的文件和正式表態中,歐、美、日、韓、澳等都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當然,中國在國際社會上一再強調的,是一個中國原則。一方是政策,一方是原則,差別明顯。
針鋒相對之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他人置喙。此次英、韓、歐密集發聲,不同意中國的主張,認為臺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而是國際問題;第二個,中國一再表示盡最大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但保留非和平手段的選項。美、歐、日等國則強調臺灣問題如果解決,必須和平解決。
針對英、韓、歐領導人的上述言論,中國外交部已經作出了批駁與澄清。筆者在這里想要討論的是,為什么英、韓、歐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密集發聲,中國該如何應對?
英、韓、歐的密集發聲,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和4月中旬在日本召開的G7外長會有關。
這次外長會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聯合聲明,是G7達成共識的、可以公開的部分。還有一些內容,沒有達成共識,但是很重要。比如烏克蘭問題、臺灣問題??巳R弗利、博雷利的言論,就是這些內容。
第二,臺海問題的進展,讓西方國家有了危機感。
在4月10日半島電視臺播放的《內幕報道》(Inside Story)欄目中,中國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志凱闡述了一個很重要的現實。他說:“美國每挑釁一次,中國離解放臺灣就更邁進一步。”“每次美國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包括佩洛西議長去年8月竄訪臺灣,那么中國就完全有理由向真正行使臺灣的管理權邁進一步。最終,在所有方面來說,這都是不可逆轉的。”高志凱闡述的這個現實,美國等西方國家顯然也意識到了,所以有了越來越急迫的危機感。
在筆者看來,美國也好,英國、韓國、歐盟也好,炒作臺灣問題的國際化,強調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這是屬于涉臺外交中的輿論戰部分。美國等西方國家顯然是想占據輿論高地,污名化中國的臺海策略。
面對這種輿論上的挑戰和壓制,中國官方也好、學界也好,當然要堅守原則、積極發聲、正本清源。
至于如何發聲,筆者提一個建議:借力使力。
在4月18日G7外長會發布的聯合聲明中,關于臺灣問題有這樣的說辭:“我們重申臺海兩岸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這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因素”。
中方可以這樣的回答:上述觀點,只說對了一半。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確實很重要。但是,只有臺灣問題解決了,中國實現統一了,才能使臺海地區永久享受和平與穩定,這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
這樣回答,是不是要好一些。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