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白/文 ChatGPT5即將發布的消息再一次沖擊國內科技創投圈,哪怕硅谷和納斯達克看起來依然風平浪靜,但在大洋此岸,過去一周里各家此起彼伏發布的大模型,仿佛昭示著這片土地上的科技公司們已經整裝待發站在人工智能新世界的入口了。
我在過去這一周輾轉了許多科技盛會,穿著格子襯衫的碼農和穿著始祖鳥的科技投資人都背著雙肩包,將每一個會場都擠得水泄不通。如果你從這些人群的縫隙中穿過,將聽到無數心潮澎湃的夢想和對新技術紅利可能性的期待——新一次的造富浪潮,又來了。
據民生證券的統計,包括知名公司、創業公司以及科研院所在內,不到半個月時間里,國內目前已有超30個大模型亮相。所謂大模型,簡單說就是對于海量數據的計算和處理機制。
基于龐大的算力支持,大模型構成了生成式AI的技術底座,但可以明確看到,相比chatGPT給全球帶來的科技迷思,這些大模型無一例外都有一個明顯的特質:面向工業互聯和B端市場,成為一種更優質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工具產品。
涌現被認為是大模型的一個核心關鍵能力所在。在大模型的語境里,涌現指的是模型在突破某個規模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能力??陀^地說,我們能夠看到的大模型乃至整個生成式AI目前的發展水平,要真正意義上威脅人的存在,中間可能還有好幾次工業革命的距離。這一點也是業內普遍的共識所在。
但這一次,面對生成式AI所開啟的技術新紀元,清晰的商業浪潮分野也再一次出現:當馬斯克以及更多的硅谷CEO們集體簽名要求暫停ChatGPT的研發,以防止未來可能會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威脅時,我們為這一輪技術革新狂歡的焦點是,大模型居然能夠如此巨大地改變我們的生產效率。
如果說一邊造特斯拉一邊造SpaceX的馬斯克和他的伙伴們在憂慮二十年之后的事情,那么從大模型在中國市場的火爆來看,馬斯克的中國同行們已經看到了十年級的商業機會。
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這證明在創新迸發的曲線中,我們依然擅長于應用層面的擴散。當然,基于全球最大的市場和由此產生的海量數據,加上相對一些經濟體來說更為寬容的數據產業發展規范,我們確實天然具有跟隨式應用創新的優勢——這也是在過去四十年我們能夠實現快速增長的主要路徑所在。
這并不是否認跟隨式創新的價值。技術在應用場景上的創新擴散,在后期往往能夠成為反補和推動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從過去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中就能夠清晰看到這種反超的力量,而這也是許許多多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還是要有仰望星空的人。此刻我們依然還需追問,為什么這一次生成式AI的浪潮之巔,仍舊還是屬于硅谷和微軟?
1968年,知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寫下了那本知名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提出了人類與機器的存在之問。盡管書里并沒有人真正意義上提出這本書的標題問題,但從這個標題本身我們就得以窺見菲利普·迪克在那個工業高速發展年代的深度思考能力。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于機器的愛與怖從未真正休止。這種討論看起來似乎無用,與產業發展更是并無關系,但這種討論本身,卻滋養孕育了許許多多商業和文學的創造者們。
我們當下此起彼伏的大模型,更多的優勢依然是在應用場景的創新引領上。而在科技革命的浪潮更迭之中,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能不能產生下一個像iphone、ChatGPT這樣劃時代的產品,或許也是產學研的諸多探索者們更需要努力的方向。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和想象力,去追問一些產業之外、短期看似乎是無用之用的問題。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